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“脸谱下的大明 热门小说吧()”查找最新章节!
过了端午,天气渐渐炎热起来,被儿子逼得“离家出走”的谭氏心情也终于略微好了点,至少侯涛山中阴凉避暑。
钱渊躺在树下的藤椅上,有一句没一句的和同样姿态的小七聊着天,一旁的可卿和香菱拿着蒲扇轻轻摇曳。
“酸辣土豆丝,清炒四季豆,再熬一锅小米粥……还是汉中那边送来的精品小米呢!”
“行吧,不过待会儿先弄碗凉拌西红柿!”
“可惜现在西瓜还没熟。”钱渊随口应着,心思早就不知道飘到哪儿去了。
在钱渊刻意的安排下,赵贞吉在宁波府上下闹腾的很,今天找慈溪袁家问话,明日去府衙拜访唐顺之,明里暗里带来的人手散出去各处打探消息,甚至赵贞吉前些日子还去了趟象山,振振有词督游击杨文杀倭。
杀个屁啊!
还真当象山岛有倭寇啊?!
不过钱渊也不急,反正留有后手,只管看着那八家海商和赵贞吉上跳下窜,实在不行等宁绍台参将卢斌分兵驻守宁波,到那时候这伙人也就是锅里的王八!
原计划钱渊是年前动手,那时候戚继光还在,年后推迟动手,是希望卢斌能移驻宁波。
可惜福建那边闹得太凶,温州、处州两府临近福建,为阻倭寇窜入浙江,不仅胡宗宪亲临处州,台州知府谭纶也率兵进驻温州,卢斌尚需留在台州。
就当是今年夏天来侯涛山避暑好了……钱渊闭上眼睛,听着小七的絮絮叨叨,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。
夏天在没有空调的时代,想睡个午觉……对钱渊来说,是很不容易的,可惜今天没这个福气。
也不是坏事……但这不是针对钱渊的。
毛海峰、徐碧溪两人带着二十多人赶着马车,扛着箱子来了。
“这是……”钱渊扇扇风,捂着鼻子瞥了眼小七,“这是烂了吧?”
小七走近几步,闻着那味儿眼睛就是一亮,凑上去弯着腰翻了翻,挑出几个看起来还完好无损的,外头都是青黄色的硬刺,用刀剖开,那味儿……钱渊立即退避三舍。
因为有女眷在,毛海峰、徐碧溪都远远在那一头……毕竟是临时住所,没有前后院之分,连照壁都没。
“谢了,谢了。”钱渊一脸痛苦的走过去致谢,“这味儿太窜了!”
“徐夫人喜欢这……”毛海峰啧啧道:“还是阁老家见多识广,咱哥几个常年在海上,都不知道这玩意里面能吃!”
“简直有毒!”钱渊前世就讨厌那些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,别说榴莲了,就是螺蛳粉都受不了!
“没毒!”徐碧溪认认真真的说:“尝过,味儿大了点,但入嘴味道不错。”
“辛苦了,辛苦了!”钱渊连连拱手。
其实这是钱渊、毛海峰、徐碧溪孤陋寡闻而已,明朝中期榴莲已经传入内地,而且名称就是榴莲,甚至《本草纲目》中都有记载,药用,味甘温,无毒,主治暴痢。
回头看了眼吃的痛快淋漓,甚至都眼角含泪的小七,钱渊打了个寒颤,带着徐碧溪和毛海峰找了个地方坐下喝茶。
“说吧,今儿又来作甚?”
也是熟人了,钱渊翘起二郎腿,斜眼瞥着毛海峰,“不是被你义父打发去倭国了嘛,怎么又回来了?”
三个月前汪直被捕,毛海峰火急火燎的就要抄家伙,汪直回来之后狠狠骂了顿,把这厮撵去倭国了。
徐碧溪笑道:“这次他可是立了大功,义父才松了口……这段日子他在倭国天天念着钱家的酒楼呢。”
“立了大功?”钱渊脚尖翘了翘,“说来听听,如果是乱七八糟的事……你以后就甭想进酒楼一步!”
“地瓜啊!”毛海峰嘿嘿一笑,“终于弄到手了!”
“什么!”钱渊喜出望外,“在哪儿呢?!”
“就在外面马车上。”毛海峰得意道:“还带了好些藤枝,甚至还抢回了两个会种植的农户……几十年前流亡到海外的。”
“去看看。”钱渊还有点不放心,上次弄来的红薯是土豆,这次不会又弄错了吧?
箱子里堆着一个个此前从未在中国内地出现的玩意,红通通的,有点长,还有点细……这真的是红薯?
钱渊前世经常逛菜市场,也买过红薯……面前这玩意也太袖珍了吧!
不过也有可能,后世的农作物和这个时代的老祖宗差别挺大的,比如这个时代的韭菜……比后世的韭菜至少要短一半,就算长到老的不能吃也长不上去。
边上一个短打装扮的老人在毛海峰的示意下走近,恭敬的说:“老爷,番人是前年才移植吕宋岛,当地人称为朱薯。”
朱薯?
红薯还曾经有这个别名?
钱渊一头雾水,不过“朱”本为“赤”。
想了想,钱渊捡了几个径直去了厨房,让仆役生火,洗干净切块,上蒸锅蒸了一刻钟。
盖子一掀开,就站在灶台边的钱渊还没怎么,一旁的毛海峰惊叹一声,“好香!”
等吃到嘴里,软软糯糯,带点甜味,钱渊终于确定了,真的是红薯。
钱渊精神大振,叫来那两个老农细细询问,如何种植,亩产量多少等等。
“下等田即可,耐旱易活,尺许薯藤,随栽随活。”老农一一答道:“吕宋岛上亩产二十石左右。”
钱渊满意的点点头,转身用力拍着毛海峰的肩膀,“这次是真的立下大功了,千百年后,毛海峰这个名字定能为人铭记!”
毛海峰脸都涨红了,嘿嘿笑着搓手,不知道说什么才好。
“五辆马车都是……噢噢,都是藤蔓,干的不错!”钱渊笑道:“说说看,这次如何弄来的,都快一年了!”
“他还能有其他法子?”徐碧溪摇头道:“亲自去了吕宋岛,作势通商贩货,离岸之际派人在码头上捣乱,死了十多个兄弟,险之又险才脱身。”
“值得,值得!”钱渊叹道:“此物一旦推广,以此而活者何止万人!”
徐碧溪犹豫了下,低声道:“不过……浙江、福建、江南只怕不肯将田地种植这红薯,毕竟是新奇物,而且……”
钱渊点头接道:“灾年可活人,但风调雨顺,亩产量又高,除了填饱肚子之外,卖不出什么价。”
毛海峰插嘴道:“至少宁波府是不肯种的。”
“不急,不急。”钱渊一辆一辆马车看过去,吩咐道:“藤蔓全都送到台州的彭溪镇去,叫个护卫跟着去,全都种在那,正好这时候种下去,过几个月还能收一波。”
红薯这玩意要灾年才能显示出它亩产量高的优势,而易活耐旱的特点,也决定了它在江南很难推广,但在山东、北直隶、山西、陕西很容易被推广开。
事实上,原时空中,福建商人陈振龙在万历年间将红薯引入福建,但真正推广开是华亭徐光启。
为了推广红薯,徐光启甚至撰写了本《甘薯疏》,他将红薯推广到山西、陕西等地,不仅仅因为耐旱易活,更因为天气寒冷,挖窖储藏,不易发芽腐烂。
钱渊不停的在心里琢磨,徐阶这老头是指望不上的,想在北方推广红薯,怕是要等到高拱上位。
小冰河时代的威力将在几十年后渐渐显露,如果能尽快推广红薯,或许山西、陕西那边不至于闹得太凶。
一个又一个的念头在钱渊脑海中翻滚,心不在焉的送走毛海峰和徐碧溪,差点让他们将那箱红薯也给带走!
要知道,小七惦记烤红薯已经很久很久了……呃,钱渊也有点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