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所惑,命乐毅之子昌国君乐闲为将,将欲伐赵。 乐闲奏道:赵虽有长平之败,但全民习兵,又有廉颇为相,李牧为将,岂可轻伐 燕王怒道:卿是因汝父坟墓在赵,不欲效力于燕耶 乐闲闻言惊悚,改言道:臣请试之可也。 大夫将渠切谏:大王方与赵王交欢,转面便即攻之,不信不义,师必无功。 燕王不听,便使栗腹为将,乐乘为佐,率兵十万攻鄗;庆秦为副将,乐闲为佐,率兵十万攻代。自己又亲率十万大兵,在后接应。 三十万大军,已是燕国全部人马,可谓倾国以出。 赵王闻报燕兵将至,召集群臣问计。廉颇自请击敌于境外,又荐李牧为副将。赵王从之,乃发兵十万御燕。十万大军,亦几乎是赵国全部人马。 廉颇与师弟商议,兵分两路。自率五万兵迎栗腹于鄗;李牧引兵五万,迎庆秦于代。 栗腹率众急攻鄗城,十五日不下。廉颇率军赶到,以诱敌之计,只一战便生擒栗腹。又使人往招乐乘,乐乘引军以降。 李牧救代,一战而胜,阵斩庆秦,遣人报捷。 乐闲闻报前军失利,只得率众结寨自保。 廉颇使乐乘寄书招之,乐闲恐回燕获罪,亦降赵国。 燕王喜闻知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