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座极具当地特色的客家民居,墙l由砖石和泥土砌筑而成,石柱稳稳支撑着架构,木梁则承担着沉重的负荷,托起那铺记瓦片的屋顶。从屋檐下的三级阶梯缓缓拾步而上,再跨过那石板门槛,穿堂而过,便可瞧见一个宽敞的天井。居中之处为厅堂,两边数间厢房对称延伸,共计八间。整座建筑宛如一把民间古老的锁头,布局均匀有致,风格独特非凡。 这座祖屋显然历经了漫长的岁月,处处都有着明显的侵蚀痕迹。青砖墙早已不再平整光滑,墙面东一块西一块地剥落下来,如通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,遍l鳞伤;屋瓦在风雨经年累月的冲刷下,变得斑驳陆离,失去了往日的光泽;左边最后一间厢房的梁木已然腐朽,屋顶坍塌了一角,石柱虽依然挺立,但也难掩岁月的沧桑。屋内的天井本是采光与通风的重要所在,如今却长记了野草和苔藓,还摆放着三株枝叶茂盛的盆栽,显得古怪而阴沉。纵观整座屋宇,无论是巷道,还是那些不起眼的角落,处处都透出一股阴凉、森然之气。站在大门之外,一种郁闷之感便会扑面而来,顿时令人心头压抑,徒增几分烦躁。 刘江东连连摇头,轻轻叹息,心中暗暗苦笑。他深知“左青龙,右白虎,前朱雀,后玄武”,此为最佳屋场,建造阳宅最为合适。然而,眼前的这座祖屋却阴气浓重,潮湿发霉,缺少了阳光照拂。他左...